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张弛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化学系董桂芳副教授团队联合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将摩擦纳米发电机、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相结合,研制了“接触起电门控型发光二极管”。据悉,这项成果独到之处在于让发光二极管变得有触觉,通过触觉感知来调节发光强度。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
2014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张弛研究员及团队将摩擦起电效应与半导体特性相结合,利用摩擦产生的静电势作为门极信号来调控半导体中载流子输运特性,研究实现了多种人机交互型功能器件,并提出了摩擦电子学这一新领域,为人机交互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采用有机薄膜材料开展了摩擦电子学器件研究,首先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与有机薄膜晶体管相结合,研制了“有机摩擦电子学晶体管”,利用接触起电产生的静电势作为门电压,实现了对有机半导体层中载流子输运特性的调控。再通过进一步耦合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制出了接触起电门控型发光二极管,成功实现了接触起电对发光强度的调控,包括接触增强发光和接触减弱发光的两种调制模式。
张弛研究员表示,接触起电门控型发光二极管不同于传统由外部门电压调制的有机发光晶体管,它能够建立外部机械触发与有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直接交互机制,让发光二极管变得有触觉,通过触觉感知来调节发光强度。
据介绍,作为一种人机交互型发光器件,这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器件将在交互式显示、机械成像、微光机电系统和柔性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